现有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多采用有机电解液,易燃易爆,尤其是应用于规模化储能电站时,数万甚至数十万个储能电芯串并联,极易导致连锁反应,引起火灾、爆炸事故。
(资料图片)
储能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主要原因有两个:一个是外部原因,储能电站空间密闭,内部存储大量能量,充放电时电化学反应会释放热能,本身具有潜在热失控危险;另一个是内部原因,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化学反应引发的副反应容易引发热失控。
电池结构上,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,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附着在铝箔上,负极涂布在铜箔 上,中间的聚合物隔膜把正负极分隔开,锂离子可以 穿过隔膜来回迁移。电池用铝合金外壳密封,内部充斥着电解液。
磷酸铁锂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,将经历热失控早期(100℃左右)、电池鼓包阶段(300℃左右)和起火爆炸阶段(超过300℃)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,热失控早期,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至100℃左右,SEI分解,隔膜融化,产生气体。
这一阶段,电池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至接近100℃,电池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钝化层分解,电池SEI膜失去保护。超过100℃,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。150℃左右,电池内聚乙烯隔膜、聚丙烯隔膜先后融化,电池电解液与正极发生反应。
同时,电池温度上升过程中,电池正负极接触引发短路。电解液与其他有机溶剂发生分解、放热化学反应,释放二氧化碳、氟化氢、氢气等气体。
第二阶段,电池鼓包阶段,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至300℃左右,产生大量可燃气体,产生鼓包现象。
这一阶段,锂离子电池内温度上升至300℃左右时,其内部锂与电解液、有机溶剂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大量甲烷、丙烷等碳氢可燃气体。电池内部空间密闭,气体无法迅速扩散,在电池内部大量累计,导致电池发生鼓包现象。
第三阶段,起火、爆炸阶段电池内部温度超过300℃,电池内发生强烈氧化还原反应,出现明火。
这一阶段,电池仍处于充电状态,正极与电解液仍在进行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,电池迅速升至高温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。
目前,储能电站多采用储能舱形式,舱内电池模组排列紧密成簇,处于热失控高温状态的电池模组极易影响其他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,引发连锁反应,最终导致电池出现明火,最终爆炸。
据悉,岚图追光将于6月开启交付;此外,岚图与百度合作打造的首款落地产品——新款岚图FREE也将在7月份上市
拼团作为一款互联网的营销工具,从提出到现在也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了,那么当下有这样一套商业模式,也是按
据Choice数据统计,5月债券违约 展期事件共15起。涉及发行人有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景瑞地产(集团)有限公
北卡罗来纳州卡罗拉首屈一指的豪华度假出租屋OBXOne盛大开业,为寻求真正非凡假期或活动空间。凭借其令人惊
X 关闭
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三阶段解析!
未来网络信号或可实现全域覆盖不再有盲区——中关村论坛探索6G创新技术
这个儿童节,东航为各定点帮扶地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
R级是什么意思介绍 看点
天天即时看!深圳“王炸”宅地108亿起拍,史上最高!限售价刷新天花板
X 关闭
上海嘉定体育馆隔离救治点首批新冠病毒感染者顺利“出院”
千里支援显真情 安徽六安捐赠的100余吨新鲜蔬菜抵沪
缉毒英雄蔡晓东烈士安葬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
多方合作推动青海建设国际生态文明高地
海口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